芙蓉文苑
新化三合汤
发布时间:2025-04-04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新化这地方,似乎人人皆美食家。走在街上,或乡村,不用往那些贯耳的大店去,随便走进一间小餐馆,总会有一两道小菜让你惊喜。比方说,辣子炒鸡冠油渣。吃过么?油渣那种嚼味,吃过之后便难以忘怀了。这一类菜还有很多,白辣椒炒干田鱼、白溪豆腐炒五花肉,莫以为它们在梅山菜系中不知名,但吃起来,足以馋死人。


三合汤是梅山菜中独领风骚者。来新化没吃到三合汤,空走一趟罢了。依我来看,三合汤乃梅山饮食中集大成者,将口味、营养、余香汇集一身,令人争着宠它。三合汤这道菜是有历史的,它是古时劳动者在与饥饿拼斗时的产物。黄牯的肉,水牛的肚子,水牛的血,牛血则必须是杀牛时接的新鲜血。水牛的血煮熟之后细嫩些,犹如水豆腐,如此三样搭在一起,才有了三合汤。我在想,古时的劳动者,有这般讲究么?


故事是这样的,大约在清朝道光年间,新化出了毛板船。毛板船让新化很多一穷二白的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发了大财,这是上天垂青新化人。人们将古梅山的树木砍了,做成毛板船。一艘粗糙的船,再借一条连着长江大海的资江,顺流而下到武汉后,将船拆了。那时的武汉,什么最值钱?木材。人们要造华堂,木材比什么都金贵。拆掉的毛板船价格虽不及黄金,却已相当珍贵。清朝中晚期,新化县城出了很多有钱人,就是“放毛板”的。这些放毛板船的人,需要耐力,需要补充能量。他们面对资水的七十二险滩、瘴气,靠什么增加体力?三合汤应运而生。


我猜想,三合汤最初是没有那么多讲究的。宰一条牛,牛肉、牛肚、牛血一锅煮了,放干红辣椒,放山胡椒油。一吃,我的天,天下竟有此等美味?尤其是山胡椒油,许多头痛、拉肚子的毛病,吃了它就消退了。如果是伤风感冒,吃了放山胡椒油的三合汤,邪汗出了,身体竟轻松了。


没料时间一久,三合汤就流传开来。在新化,以前上席面的菜,是不用牛肚之类的。牛肚、牛血,全归于牛下水一类,弃之。但三合汤竟堂而皇之上了席面,自然而然成了一道名菜。


我乃饕餮之徒,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呷”的,天高地远都要赶去。关于三合汤,众说纷纭。有人说,洋溪的三合汤最正宗。我们奔三合汤而去,应了一个“鲜”字,里面的牛血比水豆腐还嫩。有人说,孟公的三合汤迷死人。开车几十里去吃,果然色香味俱全,里面的牛肚嚼味无穷,吸收了毛百叶原始的味道,十分过瘾。一道菜,因食材、火候、烹饪技术之差别,味道自然各异。在新化,三合汤是一道主打菜,每家店各有千秋。无非几个字:好吃!过瘾!


前几日,在品味梅山吃中饭。三合汤火火热热上了桌。老板说,牛血是当天早晨接的,十分新鲜。牛肉,绝不能用水牛的肉来代替,如果用水牛的肉,那便是欺客。这句话令我有些惊愕,都说新化人实诚,没料到做三合汤亦这般实诚。正如店老板所言,除了烹饪技术,最厉害的功夫就是:用心。用心对待每一道菜,即便一碟小凉拌,也不敢妄为。


新化人性情如此,新化美食岂能不扬名天下?故梅山的饮食文化,我个人的理解,它的精髓就两个字:心诚。心诚了,无论从选材到烹制,都不敢敷衍。新化的那些餐饮店,老板和厨师用心去对待每一道菜,菜才好吃,让大家吃了还想吃。三合汤乃典型的新化大菜,红汤飘香之火辣,与新化人火热、真诚、敢拼的性格息息相关。


外地的朋友来新化,点菜首选三合汤。一吃,果然名不虚传。辣辣的红汤,牛血轻轻一嗦,入口即化。牛肉与牛肚,慢慢嚼,妙不可言。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到了新化,每日一顿三合汤,也让人暂时不想走了。


文 | 曾晨辉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