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萌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又因其书法亦独树一格,为“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一。
黄庭坚擅行、草二体。他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中,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对草书笔法的认识和掌握,则源于“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因而,黄庭坚的书法风格迥异,结字中宫收紧,而四面呈放射状,笔画长枪大戟,筋脉舒展,锋芒外露,骨力特健。
黄庭坚也十分推崇王羲之《兰亭序》。其有一首赞颂杨凝式的诗可以说明他对《兰亭序》习练体会之深:“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这其中不能没有其对王羲之书法学习的深悟。
黄庭坚行草书法《教审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