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士毅
在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嵌有“中秋”两字的对联,别有一番情趣。
明末文人金圣叹一日到金山寺闲游,寺内长老出一上联:“半夜二更半”,向金圣叹讨教下联,金苦思不得下联。直至几年后的一个中秋节,他在赏月时,灵感顿
发,续了长老的对题,下联云:“中秋八月中”。上下对仗严丝合缝,堪称妙对。
有一次,几个秀才中秋相聚一酒楼品酒赏月,酒过三巡,其中一秀才脱口吟出一联:“秋中赏月对高楼,月对高楼酒上游;游上酒楼高对月,楼高对月赏中秋。”在场的人听后,不禁击掌叫绝。原来,这是一幅回文联,将上联回文作下联,互为倒读,通顺流畅,意境优美,可谓构思奇巧,有如天成。
古时,有一位浪迹他乡的才子,中秋节有感而发撰了一联:“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联语中“圆”与“缺”,“苦”与“甜”,形成鲜明对照,真切动人,道出了远方游子中秋盼望与家人团圆的心境。
民间还曾流传一副很有趣的时令对:“兔走鸟飞,地下相逢评月旦;雁去燕来,途中偶遇说中秋。”上联中“月旦”指初一。全联体现一种时光流逝、春去秋来的沧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