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潜、陈明仁通电湖南和平解放后在长沙合影
2014年10月,程潜女儿程瑜来到长沙县春华镇恒丰楼,寻访父亲当年的足迹
□章资超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长沙和平解放70周年。沐着凉爽的秋风,我们走进了当年长沙和平解放的签约地——长沙县春华老街恒丰楼。
有着显著明清风格的春华老街,由于是乡村步行街,没有大城市汽车的轰鸣声,少了人群的喧哗,街道显得绵长、幽静。早几年,春华老街改造,因为“文物不可复制”,恒丰楼旧址特地留了下来。伫立在这座老楼前,半个多世纪前的那些风云往事,又开始浮现在眼前。
1949年,中国即将迎来全面解放,人民解放军在大江南北的广阔战场纵横驰骋,又以风卷残云之势,迅速占领湖南大部地区,并对省会长沙形成合围之势。为使全城百姓免遭涂炭,经过内外战线多方做工作,其时主政湖南的程潜先生和驻湘主将陈明仁将军,深明大义,决定弃暗投明,率部起义。
据史料:1949年6月中旬,由程星龄起草,经程潜修改签名的《备忘录》,通过湖南省工委呈报给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中共中央收到程潜的《备忘录》后,毛泽东亲拟复电。程潜拿到复电后兴奋地说:“毛主席的指示让宝盒子揭盖了,不只是我吃了定心丸子,全湖南的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了。”经双方商定,程潜迅速着手在省城近郊春华山密谈相关事宜。
其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副司令员肖劲光率领的前线指挥部已进驻春华山。程潜、陈明仁即将宣布起义,按照先例,必须先作和平谈判,签订和平条文,双方达成一致,然后同时行动。
程、陈将军将要起义的消息传出后,国民党驻军长沙的第一兵团军、师长中,反对起义的顽固分子蠢蠢欲动,陈明仁深感局势难以掌控,急切盼望人民解放军早日进入长沙城,于是双方紧急商定:8月3日,在春华山签订长沙和平解放条文。
据见证了当年和平条文签订的胡迪刚等人回忆:“1949年8月3日下午,地处春华山小镇中心的曹华中药号门口,搭起了一座戏台,听说要在这里签订长沙和平解放条文,远远近近的人都赶来观看。”胡迪刚老人说,曹华中药号当时也叫恒丰楼,是春华山小镇上规模最大的一栋两层结构的木楼。
8月3日晚上,恒丰楼前灯火通明,在围观老百姓如雷的掌声中,双方代表正式签下和平解放条文。
签字完毕后,解放军代表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盛赞程、陈两位将军的正义之举。翌日,程潜、陈明仁领衔发出由37名国民党将领联名的起义通电。8月5日,人民解放军顺利进驻长沙,接管了长沙防务。随着长沙的和平解放,春华山载入新中国史册,恒丰楼也从此扬名。
新中国成立后,程潜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湖南省省长等职。
60年代中期,笔者有幸曾多次与程潜打过交道。
1964年,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来到春华镇蹲点,程潜时常来春华视察。
一次,张平化向老省长建议:“颂公(程潜字颂云),我们在这春华公社是不是可以办一所红专夜校?利用晚上和农闲上课,让基层干部、青年农民学文化,学政治,主要是学先进的农业技术。”
程潜眼睛一亮:“好事哟,好事!”
“到时还得请您上课啦!”
程潜欣然答应。
红专夜校举行开学典礼后,张平化提议:请省长上第一课。程潜又欣然答应。
红专夜校就设在春华山老街的公社文化站里。那天,在省委工作组驻地——抛砖屋场早早吃过晚饭后,程潜坚持不要车送,他和随行人员慢慢步行。走在飘溢着稻香的田垅里,程潜心情显得很轻松。当走进春华那条麻石老街时,程潜说,想去看看当年长沙和平解放条文的签约地。当公社社长和我(笔者当时任公社文化站长),引着他走到恒丰楼时,程潜格外兴奋,楼上楼下、前前后后到处看,他高兴地说:“这地方我晓得,签条文那年我没来,我派程星龄、罗文浪他们来的。和解放军代表在这里一签约,长沙就宣告和平解放!这地方好,好有历史纪念意义!”他还再三嘱咐公社社长,要好好保护恒丰楼,千万不能把它毁了。
那晚听说是程潜老省长来上第一课,全公社的基层干部都来了,周围许多农民,亮着手电也自发地来了。人太多,只能临时把教室改到礼堂,礼堂都挤得满满的。
程潜说,他第一堂课就讲共产党的统一战线。不知是触景生情,还是有感而发,他异常兴奋,他一反往常的柔声细语而声音宏亮,中气十足,差不多讲了两个小时,详细回忆了长沙、湖南和平解放过程中他的亲身经历,这位国民党元老深有感触地颂扬共产党和毛主席统一战线的政策之英明和伟大。
程潜深情地说:解放前,我主政湖南,是湖南省政府主席。和平解放后,毛主席一再坚持,仍然要我任湖南省省长。党中央和毛主席对我们这些起义投诚的将领,是多么地看重,又是多么地信任……
1966年,程潜要我再次陪他去春华老街看恒丰楼,他站在木楼上,手抚栏杆,良久不语。我看他眼泛泪花,久久不忍离去。
从此,他再也没有回来。
(作者曾任第一至第四届长沙县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