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
元宵诗话:火树银花触目红
发布时间:2022-02-14编辑:湘声报
分享

雷克昌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大地回春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武帝修改历法,把这天定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壮观场面和瑰丽景色令人陶醉,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不少佳句名篇,给节日增添了欢乐祥和的色彩。

唐人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诗云:“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元宵是送年的日子,这首诗描述了元宵节燃灯盛况,绚丽多彩的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人们在节日之夜观灯赏月,尽情歌舞游戏,青年男女则在这个欢乐祥和的日子里相互表达爱慕之情。

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诗人用“火树银花”描绘整个长安成了灯的海洋,明亮如昼。是夜,皇帝还取消了宵禁,城门大开,允许百姓通宵狂欢。车马、歌姬、鼓乐……各种热闹的场景交织在一起,把当时的繁华盛况表现得淋漓尽敖,好一派太平盛世。

张掖《上元夜》诗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住?何处闻灯不看来。”滴漏铜壶,表达了人们“欢娱苦日短”的感慨。“谁家”“何处”,写出了家家赏月、人人观灯、万人空巷的盛况。

而李商隐的《无题》却反其道而用之,道出了节日的落寞:“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时至元宵,月色似银、元灯如山,车来人往、人头攒动,而自己身居乡里,与元宵的热闹无缘,只能像乡下的“紫姑”一样,在“中兴的盛世”中独守那份清闲与寂寞。满诗的惆怅与调侃,确是“无题”似“有题”、无声胜有声,暗含着对所处时代的嘲讽。

元宵节还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浪漫节日。宋人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词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古时,女孩子是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的,但元宵节就可以结伴出门赏花灯。于是在流光溢彩的街巷,不少青年男女借观灯之名,行约会之实。这首词上片说去年的情投意合,下片说今年的阴差阳错,以元夜、花灯、人月等字面相互映带,一切皆是,唯有人非,有力地突出了怀思之情。

写男女之情感的,还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整首词,从开篇到“笑语盈盈暗香去”,描写出元宵节的繁华热闹,而此刻,在这绚丽多彩看热闹赏花灯的人群中,却有人在苦苦寻觅他的意中人,他四顾茫然,游人如织,皆非其思所存。正感失落之际,偶然回头,惊喜地发现那人并不在拥挤的场合,却站在灯火稀疏的地方。可谓意境深远,引譬连类:即成功的喜悦,往往不期然而然。

女诗人朱淑贞七律《元夜》诗云:“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这首诗不是喜唱良宵得意,而是惋惜良宵难再,珍惜暂时团聚,用细致入微的笔触,表现了一对诚挚爱人的缱绻情怀,与元夜的节庆气氛正相映衬。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