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声报记者罗艳芳
古人有诗云:“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现如今,湖湘文化与三湘四水,不仅定义了如诗如画的美景,也成就了“锦绣潇湘”的美誉。
2020年,湖南省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93亿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83.4%;其中国内游客69319.03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83.8%。实现旅游收入8261.95亿元,恢复到2019年的84.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8258.42亿元,恢复到2019年的85.9%。
湖南位列跨省游目的地人气榜第5名;8月份全省接待游客在全国率先实现转正同比增长3.2%;长沙市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暑期夜游复苏率全国第一、在全国20强夜经济城市中排第8名……
一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牢固树立融合发展的理念,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让文化和旅游在共生共荣中开拓新路子、释放新能量、创造新优势,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优异答卷。
《大地颂歌》剧照
困中破局
文旅企业复工复产走在全国前列
128家酒店参与接待滞留在湘的湖北籍游客4045人,旅行社退团24.1万人、退团费3亿元,文旅企业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去年,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省文旅厅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危机中孕育新机、于变局中开创新局,推动文旅企业复工复产走在全国前列。
与金融部门合作,确定120个信贷重点支持文旅项目,举办文旅产业投融资大会,文旅企业获得贷款99.1亿元。全省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库入库项目1137个,项目总投资7130.2亿元。
同时,创新开展“艺抗疫情·云游湖南”“网约湘游”等活动,让游客足不出户享受文旅产品服务。深入开展“发放亿元消费券·促进文旅大消费”活动。
一系列的务实举措,精准调控文旅市场,有效促进跨省游、省内游市场复苏。省文旅厅市场管理处因此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抗击疫情先进集体。
2020年,完成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7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超过30家。遴选10家特色文旅小镇予以重点支持,24个乡村纳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湘潭昭山文化产业园获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马栏山视频文化产业园获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园区。成功举办2020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吸引4万余人参观红博会。
2020年第二季度,全省旅行社接待国内游客排名全国第三位。
株洲市、郴州市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张家界成为最受欢迎的十大目的地城市。长沙五一商圈评为2020游客喜爱的十大夜商圈,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评为2020游客喜爱的十大夜景区。
2020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暨湘潭首届红色文化产业博览会在韶山开幕
为民惠民
高品质文旅生活持续加码
2020年11月6日至7日,一部饱含家国情怀和人情温暖、以全面反映湖南精准扶贫历程为题材的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连演两场。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参展剧目,传递了三湘儿女在脱贫攻坚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对党的感恩之情。多家央媒高度评价该剧是一部描绘精准扶贫壮阔画卷的舞台创新之作。
璀璨夺目的湖湘文化,是创造佳作的底气。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开展艺术精品创作,在文旅部和扶贫办推荐的12部精准扶贫舞台剧中,湖南的《大地颂歌》《桃花烟雨》等2部入选。
同时,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入选文旅部2020-2021年度中国民族歌剧扶持工程全国7台剧目之一。《十八洞的新苗歌》和《半条被子》入选第十三届全国舞蹈展演作品。
全省文旅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14个承担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试点任务的县市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20个市州、县级文化馆完成数字文化馆建设任务。省博物馆成为全国第二家被纳入科研事业单位管理序列的省级博物馆。
持续实施演艺惠民工程,“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活动深入人心,全年完成近万场惠民演出。联合省扶贫办共同举办“决战脱贫·决胜小康”——2020年全省“欢乐潇湘”精准扶贫优秀文艺作品巡(展)演活动,联合省民宗委举办全省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
受疫情影响,直播带货成文旅产业突围“利器”。湖南在全国率先创建云上湖南非遗馆,与京东、湖南非遗商城云上互通,一展一销,相辅相成,带动文旅消费。成功举办“湖南非遗购物节暨网红直播带货大赛”,带动非遗产品成交金额超6千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文旅市场综合监管毫不放松,开展文旅市场专项整治和“不合理低价游”查处活动,出动执法人员1.46万人次,立案查处21起。全年先后四次组织督查组,深入全省文旅企业和单位,发现问题线索318个,全部交办并整改到位。
2020年湖南省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文旅促消费助脱贫行动启动仪式在益阳安化茶乡花海景区举行
跨界融合
在守正创新中迸发新活力
以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产业园为代表,湖南文旅产业正成为湖湘大地的一座“富矿”。
成立于2017年12月的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产业园,加速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从长沙最大的城中村蝶变为汇聚了4家主板上市公司、云集了3000多家各类文创企业的视频文创产业园,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与科技的融合,只是文旅跨界的一部分。“三高四新”为湖南赋予新使命,围绕“三高四新”战略,文旅产业跨界融合迸发出新的火花。
湖南既是工业大省,也是旅游大省,发展工业旅游潜力巨大。围绕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研究制定支持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长株潭和环洞庭湖旅游板块打造旅游装备制造高地,并充分发挥长株潭“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的开放平台优势。到2025年,全省开发的工业旅游景点总数达到100个以上。
高新技术与文旅发展的融合,可以有效延长和增容文旅产业的价值链。围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文化旅游大数据工程建设,推进全省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建好“锦绣潇湘·湖南文旅”云等,同时,推动实施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
在强化“锦绣潇湘”文旅品牌方面,以文化和旅游推广传播为突破口,构建外事、外宣、外经、外资、外贸联动的“大外宣”格局,在全省对外经贸文化和旅游重要活动中统一使用“锦绣潇湘·文旅湖南”整体形象标识、宣传片、宣传品。
“敢为天下先”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所在。首次创新举办2020年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负责人重大案件以案施训培训班;湖南率先在全国组建了省文化旅游安全专业委员会,召开了2020年第一次省文化和旅游安全专业委员会全会。
文旅融合亮点纷呈。岳阳将文旅产业作为七大千亿产业“12+1”产业链之一;株洲攸县“门前三小”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入选2020年度中国文旅融合发展名县(区)案例……各市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争抢机遇,争相作为,争创亮点,文化和旅游工作在全省大局中发展氛围更浓厚、成效更突出。
“锦绣潇湘任你游”走进长三角湖南文化旅游推广周
破浪前行
提升“锦绣潇湘”品牌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考察,对文化和旅游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寄予了新期望,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湖南文旅事业及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建设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赋予了丰富内涵、指明了实践路径、注入了强劲动力。”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禹新荣表示,全省文旅系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湖南文旅工作的新起点。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省文旅厅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突出庆祝建党100周年,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在推进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的奋斗中体现新担当,在为民惠民、融合创新中取得新成绩,在湖南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展示新形象。
湖南是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大省。紧紧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推进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和湘赣边红色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区建设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抓好一批重大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推进韶山至井冈山红色旅游线路的打造,办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和参加好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等一批重大活动。
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实施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市州、县市区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进一步完善“湖南公共文旅云”服务平台,加快实施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等建设项目,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分布式数字资源库。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开展全省旅游资源普查省级统筹,不断提升资源转化为产品的水平。积极推动文旅企业金融合作,建设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数据库管理平台。大力促进文旅与科技融合,谋划智慧文旅建设,加快文旅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文旅产业数字化和文旅数字产业化发展。
推动湖湘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突出湘赣边、红军长征沿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所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扎实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推动省级大遗址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大湘西、大湘东地区13条精品旅游线路为依托,持续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创新。举办湖南国际文化旅游节,进一步提升“锦绣潇湘”品牌形象。
突出示范带动,总结推广长沙市、株洲市、郴州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试点城市的经验模式,支持常德市、张家界市、湘潭市等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潮起正是扬帆时,东风吹来满眼春。2021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担当,勇于开拓进取,奋力谱写新时代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喜迎建党100周年。
2020年湖南文旅十大亮点
在文旅部实施的庆祝建党100周年“百年百部”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中,湖南有11部作品入选,并列全国第二。
出台了《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办法》,全面完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公布4项重要考古成果,湖南2处遗址在列。
“五一、端午、十一”假期全省旅游收入在全国分别排第二位、第一位、第二位。湖南推动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入选文旅部典型案例。
全省各地先后举办2020湖南(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春夏秋乡村文化旅游节等上百场湖南人游湖南系列推广活动。
在全国率先从省级文旅专项资金中安排2亿元文旅企业纾困资金,对1160家旅行社暂退质保金1.82亿元。
成功举办2020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全国红色联盟等24个省市区参展,集中呈现各地红色旅游资源和发展成果。
省文旅厅被省委评为“2019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单位”,在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中有41%是文旅扶贫重点村。
常德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全省第二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常德桃花源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
全省文旅行业无感染疫情病例、无重大安全事故、无重大旅游投诉,省文旅厅分别获得省安全生产先进和平安湖南建设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