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24日)上午,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
8点15分,开幕式前,迎着晨光和些微寒气,省两会“委员通道”开启首秀,6名省政协委员在省人民会堂现场接受媒体集中采访。这是省政协大会首次设立“委员通道”。
“三高四新”,是事关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第一组委员,省政协经科委副主任彭继球、省科技厅副厅长朱皖、株洲市政协主席蔡溪分别就如何围绕“三高四新”履职、如何突破“卡脖子”技术、发挥长株潭在打造“三个高地”中主阵地作用等热门话题,回应社会关切。
疫情防控以及受疫情影响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是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第二组走上“通道”的委员,则是2020年里的湖南抗疫“担当”:澳门湖南联谊总会理事长叶惊涛想方设法筹措防疫物资,解了湖南燃眉之急;湘雅博爱康复医院院长周江林提交“通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进行排查和确诊”的微建议,推动湖南较早推广核酸检测;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定坤带领员工平稳复工复产,稳就业稳发展……他们向大家分享了抗疫故事,讲述了委员情怀。
彭继球委员:设立“湖南企业家日”
我们将紧紧围绕大力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开展调研、协商、监督;今年将参与“强化长株潭引领作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重点调研,围绕创新型省份建设,组织企业家委员探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助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对于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我有三点建议:第一是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第二是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系统,创建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科技创新平台,为科研工作者、全社会创新创业者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数据新能源”。第三个建议是设立“湖南企业家日”,进一步激发企业家成为建设“三高四新”的热情。
朱皖委员:打造种业创新高地
“十四五”期间,针对突破“卡脖子”技术,我建议: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强化应用场景试用,产业链上下游对接等,合力给予政策支持。加快创新平台建设,聚力“两山两区两中心”建设,谋划布局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针对性地培育、引进一批标志性人才。加紧新模式探索,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揭榜制”攻关,畅通成果转移转化渠道。
去年我在参加“全国政协书院”读书活动中,围绕种业创新,组织科技界委员和农业专家,通过实地调研和线上线下的专题讨论,对破解农业“芯片”的种子问题达成共识。这次政协全会,我领衔科技界别委员,提出“关于做强农业‘芯片’、建设农业强省”的集体提案,以期为湖南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蔡溪委员: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湖南打造“三个高地”,长株潭要发挥好主阵地优势,因为全省的高端制造业,像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等,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全省7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80%以上的高校科研机构汇集在长株潭;长株潭的进出口总额接近全省的60%。
长株潭要发挥好主阵地优势,不能是三个城市单打独斗,而应是推进更高水平一体化,以增强对生产要素的吸纳能力,构筑“高地”必需的更大规模平台作基础支撑。
我提交提案建议:“更高水平”的近期目标要更加清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更高水平”的当前任务要更加明确,特别注重加快完善立体化交通网络;“更高水平”的“生态绿心”要更加健康和完善,采取有效措施,真正实现协同、配套、集聚发展,避免恶性竞争。
周江林委员:
微建议是为民履职的有效形式
疫情初期,我省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十分有限,检测机构数量不足、检测速度慢,特别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排查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2020年1月31日,我通过政协云提交了《关于加快新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精准防控疫情》的微建议,建议提升全省核酸检测服务能力,对有接触史、发热症状患者实行全免费核酸检测,并在72小时内完成检测及确诊。这一微建议迅速被转到了“省长信箱”办理。省卫健委回复表示,紧急新增了12所医疗机构开展检测工作,2月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专题座谈会,明确指出要把核酸检测诊断前移,进一步提高检测确诊能力,把握了全省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动权。
罗订坤委员:坚持“不减薪、不裁员”
我们积极响应号召,从2月4日,就开始筹备复工复产工作。
疫情暴发后,作为拥有3000多名员工的企业,公司本可以选择在不影响生产经营的情况下裁掉约70名员工,节省500多万元的开支。但考虑到在公司工作的很多都是当地渔民,失去工作后家庭生活得不到保障。综合考虑后,我坚持“不减薪、不裁员”的原则,选择和我们的员工站在一起战胜这次疫情,稳定了就业。
产能恢复之后,受物流停运、人群居家隔离等因素影响,线下业务几乎停滞。于是我带领团队立即摸索着转战线上,向互联网客户发展。最终实现年产值达30亿元,同比增长10%,相关产业链配套带动近30万人实现稳定就业。
在大战大考面前,就要毫不退缩,体现政协委员的作为与担当。
叶惊涛委员:只要有需要,定当全力以赴
大年初二,我们组建了十多支海外采购小分队。我记得,有的凌晨去排队,有的是全家出动参与扫货,有的辗转五六个机场运往长沙。当“人海战术”和“蚂蚁搬家”式的扫货不能满足需求时,我们是最早打通可大批量运送抗疫物资航班直飞长沙的企业,也是唯一在长沙机场保税区设立捐赠物资专用仓库的企业。
这次,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共采购价值2550多万元紧缺物资,捐到了湖南14个市州的40多个县市区及湖北武汉、江西等地。当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而海外疫情蔓延之际,我们又在省政协的号召下,投入到向缅甸、印尼等国家援助抗疫物资的工作之中,以体现了我们湖南委员的责任和担当。
只要有需要,我们一定会竭尽所能、全力以赴!
END
文|湘声报记者 程琴怡
责编|陈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