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规模的齐白石画作展已在长沙亮相多日,持续吸引着众多关注的目光。
齐白石真迹珍品“价值连城”,使得办展方长沙李自健美术馆也高度戒备。
展厅里,除了齐白石最具代表性的画虾作品,还有一幅《湖南山水》挂在最显眼处。这是策展人、画家李自健最喜爱的作品之一,“这幅画表达了白石老人的家乡情怀,倍感亲切。”
值得一提的是,齐白石嫡孙、国画艺术家齐秉颐曾带来了3幅“不卖之作”——《最后的辉煌》《达摩一苇渡江》《拈花微笑》。其中,《最后的辉煌》是老人离世前的最后一幅作品。这3幅作品仅展出2天。
目前展出的90幅齐白石画作,均来自北京的收藏家刘文杰,大部分作品是首次公开展出。拿出这么多自己所藏齐白石画作,对刘文杰来说平生也仅此一回。
“活了60多年,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原作,领略了白石老人艺术创作的全貌。”李自健说。
画展现场
为何在长沙办展
艺术家的惺惺相惜
说起这次展览的来由,得从李自健美术馆还未落成前说起。
2016年夏天,美术馆建设进入后期,李自健每天到工地参与最后的收尾工作,或挽起裤腿搬砖,或前后奔忙指挥施工。
“烈日下,他戴着安全帽,一身短衣短裤,汗流浃背……”当时,刘文杰正好到了美术馆工地,看到了这副模样的李自健。
这样的场景打动了刘文杰,他萌生了一个念头。
一年后,2017年7月,刘文杰再次走进美术馆,向李自健说出了自己酝酿多时的想法,这也是一次破天荒:从毕生珍藏的中国画作品中甄选出齐白石各个时期的画作,在白石老人的家乡做一个空前规模的公开展览,展览地就定在李自健美术馆。
美术馆由李自健投入巨资建设而成。正是李自健在烈日下搬砖的身影,打动了刘文杰。
“我们都有相同的意愿,希望国家强大,希望民族文化昌盛,我要全力支持你。”刘文杰对李自健说。
齐白石是从湖南走出去的艺术巨匠。在刘文杰眼里,齐白石是湖南的骄傲,“此前在老人的家乡没有办过成规模的展览,这是很遗憾的。如今举办这样一场展览,是对湖南文化自信的宣传,让湖南人民真正感受‘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被打动的,还有齐秉颐。这位齐白石的嫡孙,在李自健的邀请之下,带着3幅“不卖之作”参展。这3幅作品仅在齐白石去世那年的遗作展上出现过一次,之后一直封存于银行,不示外人。此次是这3幅画作60年来首次对外展出。
齐秉颐接受采访
“老人此次魂归故里,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齐秉颐说,“回到故乡,也是爷爷的遗愿。湖南是我的家乡,此次带来家传作品,希望能给家乡人以艺术的美感,给年轻人一些启示,为家乡人民作一点贡献。”
由于这3幅作品异常珍贵,购买了2.6亿元的价值保险,并始终与齐秉颐贴身相随,仅在3月31日、4月1日展出两天。
画作如何回湘
从北京护送到长沙
“是刘老先生主动提出来办展览的,我哪敢提啊,想都不敢想。”回忆当初的情形,李自健说难以描述自己当时的兴奋与迫不及待,但也心生顾虑。
近年来,齐白石真迹精品在艺术市场上一再创下惊世天价。2011年,齐白石单件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创下4.255亿元的天价;2017年,《山水十二条屏》以9.3亿元成交,创下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新纪录。
这么多价值连城的齐白石真迹集中展出,安全是李自健最担忧的事情,不能有任何闪失。
展览前夕,为确保展品安全,李自健提出将画装箱,由刘文杰随身携带搭乘飞机到长沙。“不行不行,飞机也有失事的概率。”刘文杰否定了这种方式。
李自健笑道:“若真失事,我们俩人也不在了。”
“人可以死,但画不能丢。”刘文杰说。
刘文杰把藏品看得比生命还重,他希望这些民族文化精品能永远留在中国的土地上,留给后人。
李自健(右)介绍展览筹备过程
最终,90幅画作由专门的车辆运输,并在车的前后还安排了安保护送车辆,由北京运抵长沙。
除了运输安全,如何减少气候因素对画作的影响,也是李自健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事实上,每次展览都会对藏品造成损伤,尤其是南方的潮湿天气,画作更容易受潮发霉。
为此,李自健对场馆进行了改造升级:灯光调弱,避免强光热量损伤画作;使用空调,做到恒温恒湿;加强电子监控,做到24小时安保……
“首先要确保展品万无一失。我们以最崇敬的方式迎接湘籍艺术大师魂归故里。”李自健说。
如何确保真迹
“对画作有质疑,欢迎叫板”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齐白石作品展览,很多人发出疑问:“是真迹吗?”
其实,在展览申报审批之初,文化部门也曾表达过如何确保真迹的顾虑。
李自健最初也有疑虑,但他很快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刘文杰先生是全国著名的书画收藏家,我之前就久闻其名。判断真伪,需找人鉴定,而刘文杰就是著名、权威的鉴定家。”
2017年8月,李自健到北京与刘文杰见面,对每一幅作品进行拍照、记录。在看到每幅作品背后的标签、鉴定书,听刘文杰讲述画作的收藏故事后,李自健更加确定所有作品皆流传有序、鉴之有据。
齐白石是被造假数量最多的画家,市面上流通着数以十万计的假画。“我们需要以真实抨击虚假,真的如果不树立起来,假的更会层出不穷。”李自健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自费筹备了这场展览。
“齐白石真迹墨色一定是灰中发紫,如果灰中发青就是假的”;
“齐白石的作品里一定有几笔像刻进纸里的,这与他爱好篆刻有一定联系”;
“除了仅有的几幅画作用的是西洋红印外,齐白石的印都是自制的朱砂印泥”;
“如果一幅画的落款里出现两个石字,这两个石字一定完全不同”;
“齐白石尤爱西洋红,当时是从国外进口的,如今无法还原复制,与真迹一对比就能分辨”……
如何辨别画作的真伪,刘文杰说出了许多速成有效的方法。同时,他也放言“对画作有任何质疑,欢迎叫板”。
刘文杰在画展现场讲解齐白石作品
展览开启后,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爱好者、收藏者,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少年儿童纷纷前来一睹为快。
看着熙攘的人群,李自建不再纠结于画作的真假:“我们不是卖画,即便个别画作出现叫板和争议,也无损于它的整体目标,那就是传播文化。”
END
文|湘声报记者 程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