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周边商铺大多有卡牌售卖。
继奥特曼卡片、“烟卡”风靡校园后,一款名为“小马宝莉”的卡牌盲盒也悄然在中小学生中流行开来。
与奥特曼卡片盲盒类似,“小马宝莉”卡牌也是通过开盲盒的形式来获得,孩子们集卡、交换,将其视为“社交名片”。值得一提的是,中小学女生成为消费“小马宝莉”卡牌的主要人群。然而,随着“小马宝莉”卡牌盲盒在校园风行,带来的消费上瘾、低龄、攀比等问题,令不少家长困惑和忧心。
这种卡牌有何魔力?中小学生为何迷恋?家校如何正确引导?政协融媒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卡牌流行三大特点
在长沙部分学校的周边商铺里,记者发现,大多有“小马宝莉”卡牌售卖,价格从10元、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据了解,该卡牌根据“稀有度”可分为几个等级,最贵的是发行量较少的稀有卡或设计特别的卡片,其次是针对特定活动或节日推出的特殊卡,而普通的基础卡价格在1至10元间。
不同等级的卡片,区别在于设计的精美程度不一样。一般情况下,一盒卡里仅有一张高等级卡,其余都是普通卡。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把零花钱花在买卡上,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的相关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
但据央视报道,“小马宝莉”卡牌盲盒的出品方在实际经营中并没有遵守规定,该公司在各地发展经销商,文具店、小卖部等都有相关卡牌盲盒出售。
“卡牌盲盒在部分小学生中风靡,并呈现出购买的学生年龄越来越小、女孩占比越来越大、花费金额越来越高3个特点。”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校长段建说。
暗藏博彩诱人上瘾
在长沙市一中团委书记兼心理老师王警可看来,盲盒有让消费者停不下来的魔力,因为你不知道下一个会是什么。这样的抽卡行为带有博彩性质,中小学生的大脑发育不够完全,自控能力低于成人,很容易上瘾。
除了博彩性质,“小马宝莉”卡牌还具有社交功能,这也催生了卡牌的流行。“卡片成为学生们社交的一个载体。因为某些卡片的稀有性和学生的攀比心理,又助长了学生的集卡、抽卡行为。”王警可说。
学生间还出现了买卖交易卡牌的倾向。一名小学5年级女生小鹿告诉记者:“同学有稀有卡想售卖,但没有人买过,大家还是会选择去商店买新的盲盒来抽卡。”
胡秀华是一名小学生家长,她曾就卡牌盲盒与孩子交流过,“孩子们认为高等级卡可以售卖,但并没有市场,即使卖了卡,还是会继续买新的盲盒”。
段建认为,孩子沉迷于卡牌盲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消极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二是寻求所谓的成就感,拥有稀缺卡牌和特殊卡牌让他们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三是寻求认同感,孩子借此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获得一种被认同和接受的感觉。
家校联动加强引导
卡牌盲盒对未成年人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长沙市芙蓉区大同二小糖果屋心理咨询老师肖乐认为,中小学生在价值观还没完全形成前,追求各种盲盒抽奖式卡牌,实际上只是群体中盲目追求时尚,仿佛自己没有或者不知道就是落伍的心理的一种表现,学生沉浸不良导向下的变相博彩,不利于健康成长。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卡牌盲盒游戏?肖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案,但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要共同探索适合他们的办法,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他们建立良好的游戏和现实生活的平衡。“家长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活动选择,激发孩子的自主性,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肖乐说。
事实上,要消除、减弱盲盒卡牌游戏的不利影响,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段建建议,家庭层面要理性引导、监督消费、培养兴趣、重塑自信。
华容县政协委员、儿童文学作家阮梅建议,学校要加强教育、监管和心理辅导,社会要为孩子成长营造更加良好的氛围。如学校班级可通过举办各种活动、班会等方式,帮助未成年人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教育学生识别盲盒卡牌的潜在风险。同时,学校应加强对课间10分钟的监管,防止课间过度沉迷盲盒卡牌,还要为沉迷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认识到其危害性。街道、社区、文化和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对校园周边进行清查规范,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出版印刷、商家门店等卡牌市场的监管力度,对于向未成年人销售高价卡牌或诱导其过度消费的行为应予以严厉打击。
文/图 政协融媒记者 蔡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