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
张文彬:宁可坐牢而死,决不跪着爬出去丨湖湘抗战英烈故事
发布时间:2025-06-20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湖南曾历经了6次大规模会战,一大批湖南人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不屈的长城,用坚韧与无畏精神,在抗日战争史镌刻下永恒的印记。


历史不会忘记,也不应忘记。今年以来,省政协积极搭建平台,助推湖南博物院、湖南烈士公园加快“馆园融合”步伐,助力烈士公园进一步讲好湖湘英烈故事。湖南政协融媒策划推出“湖湘抗战英烈故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再现那段血色历史和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湖湘抗战英烈往事。

——编者

 



张文彬:宁可坐牢而死,决不跪着爬出去


“恩来、必武同志并转中央……”在北京西郊的中央档案馆里,展示着一份在1942年用钢笔写的材料,这是共产党人张文彬在国民党监狱里写给党组织的最后一份报告。在这张仅18厘米长、6厘米宽的纸条上,密密麻麻写着近600字。


张文彬,1910年7月出生于湖南平江一个贫苦家庭,是一位从汨罗江畔走出来的红军高级干部。他从井冈山斗争到长征,再到抗日战争,始终坚定地站在革命的最前线,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


张文彬曾经担任过毛泽东的机要秘书。美国记者尼姆·威尔斯在《续西行漫记》一书中称赞他为“保卫井冈山的孤胆英雄”“中共第一流青年政治家”。


湖南政协新闻网


1936年夏,党组织派遣张文彬到西安领导西北地区党组织和西北军的统战工作,并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张文彬秘密到达西安后,持毛泽东给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和总参议杜斌丞的亲笔信,面见杨、杜,阐述中共联合抗日主张,帮助杨虎城解除思想上的疑虑。同时,与杨虎城领导的十七路军达成协议,并在杨虎城军队里建立了秘密的红军联络站,由张文彬、徐彬如、谢华等人负责。这个联络站是红军和西北军之间的秘密通道。联络站的作用主要是接送干部,后来冯雪峰、丁玲等人都是从这里进入苏区的;联络站也负责向瓦窑堡运送物资,例如,鲁迅、茅盾给红军长征胜利的祝贺电文及赠送的慰问品,也是由联络站转送的。


张文彬还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救亡团体,投入抗日运动。鲁迅逝世后,为了把西安的文化界发动起来,张文彬领导西北特支以救国会名义召开大会悼念鲁迅。他还亲自担任总指挥,领导西安人民为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举行声势浩大的请愿游行。那次游行规模之大、秩序之严整、情绪之悲壮,均为西安前所未见。这次请愿游行活动,对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产生了直接推动的影响。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博古和叶剑英等组成中共中央代表团,参加调解谈判。张文彬到机场迎接周恩来、博古等,代表西安地下党组织向中共中央代表团汇报了西安事变发生的经过情形,介绍了有关方面人员的思想动态,提供了具体的第一手资料。


谈判期间,张文彬积极协助周恩来开展统战联络、情报传递等具体工作。当时西安的爱国军民普遍要求杀蒋抗日,张文彬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通过党在西安的地下组织,向爱国军民宣传联蒋抗日的道理:“一家两兄弟正在打架,突然外面来了伙杀人放火的强盗,该怎么办?是继续打下去呢?还是先团结起来撵走强盗,然后再分清谁是谁非。”通过宣传,使大家认识到大敌当前,能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会使中国免于被日寇灭亡。如果杀掉蒋介石,不仅不能停止内战,还可能会引起更大规模的内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文彬继续留在西安,在杨虎城的十七路军挂了一个少校秘书的职务,继续做党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5月,张文彬任红军驻兰州办事处主任,为营救被关在兰州集中营的西路军指战员做了大量工作,使被关押的西路军指战员终于回到党的怀抱,并领导开展了著名的“省港秘密大营救”。


“七七事变”后,张文彬南下广东,担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书记,负责华南地区党组织的整顿和建设工作。1938年4月,南方工委撤销后,他被任命为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领导广东的抗日斗争。


1942年6月,张文彬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一直患有肺病的他,在狱中得不到医治。敌人为了迫使他投降,用尽手段,但他坚强不屈,大义凛然,表示“宁可坐牢而死,决不跪着爬出去”。1944年8月26日,他带着脚镣,用嘶哑的声音哼着《国际歌》,向关在同一所监狱的廖承志诀别。在酷刑与疾病的煎熬中,张文彬坚持了700多天,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感谢湖南烈士公园对本特别报道的支持)

整理 政协融媒记者 肖君臻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