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暑气蒸腾,城市里开始热浪翻滚,便有了避暑的向往。朋友说,不如去舜皇山吧,那里有原始森林,有飞瀑流泉,还有千年苍松古竹,以及舜帝与娥皇、女英缱绻守望的印痕。正好侄儿伟辉转业到林场,对舜皇山的一草一木都如数家珍。于是,我们便驱车直奔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入山的路蜿蜒曲折,车窗外的景色渐渐由平坦的田野变为起伏的山峦。远处,舜皇山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如一幅淡墨山水。山脚下,桫椤江蜿蜒流淌,水色清碧,映着两岸苍翠的树影,如一条翡翠丝带缠绕山间。
车子停在桫椤江景区入口,我们沿着布满青苔的石阶向上攀登。江水从山涧奔流而下,撞击着青黑色的岩石,激起细碎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如星。刚入山,便觉凉意袭来,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混合着江水特有的湿润气息。向导伟辉指着路旁一株高大的树木说:“这是伯乐树,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又叫钟萼木,花开时淡红色,果子像荔枝。”抬头望去,树冠如盖,枝叶间隐约可见去年的果实,黑籽红皮,倒真像荔枝。
山路渐陡,两侧的植被愈发茂密。楠竹林挺拔如剑,竹叶沙沙作响,阳光透过缝隙洒落,光影斑驳。伟辉介绍,舜皇山有竹类24种,方竹、斑竹、紫竹、黑竹……各有奇态。相传舜帝南巡时,娥皇、女英思念夫君,日日以竹筷计数,后来筷子竟生根发芽,长成了方竹。这传说虽不可考,但山中的竹子确实灵秀,尤其是斑竹,竹竿上点点褐斑,宛如泪痕,让人想起“斑竹一枝千滴泪”“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等凄婉的湘妃诗句。
转过一道山弯,忽闻水声潺潺,比桫椤江的流水更加激越。伟辉引我们至一处清潭,名曰“浴仙池”。潭水澄澈见底,一道瀑布从十余米高的崖壁上飞泻而下,水珠四溅,凉意扑面。潭水最终汇入桫椤江,成为这条翡翠丝带的一缕银光。这潭水是双妃沐浴的地方,当年娥皇、女英寻舜帝至此,常在此戏水。潭边石上,有一对天然凹陷的石盆,形如浴缸,人称“姐妹潭”。我蹲下身,掬一捧水饮下,甘冽清甜,暑气顿消。伟辉笑道:“再往上走还有‘聪明泉’,含二十多种矿物质,喝了能延年益寿。”
继续上行,山势愈发险峻。石阶旁,一株奇特的松树吸引了我的目光——它扎根于峭壁之上,树干扭曲如龙,枝丫横展,似欲凌空飞去。这是舜皇山的镇山之宝——华南五针松,它们生长在贫瘠的岩石缝隙中,却能屹立千年,风骨铮铮。最老的一株“五针松王”已有两千多岁,树冠遮天蔽日,蔚为壮观。
桫椤江景区有一片堪称中国植物奇观的华南五针松群落。这些傲立于悬崖峭壁间的苍劲古木,不仅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更是一部镌刻在岩石上的生命史诗,当地人称之为“岩松”。因其以顽强的姿态扎根贫瘠石缝,五针一束的松叶如绿蝶振翅,四季风姿迥异,成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独特符号。
华南五针松的生存哲学令人叹服,它不畏严寒,不择土壤,在近乎垂直的岩壁上生生不息。相传舜帝南巡时,见此地山势险峻,百姓生计艰难,遂以松为喻,教导群众“立身如松,虽瘠犹挺”。千百年来,这片松群成为坚韧精神的象征。
四季轮转为这片松林赋予了不同的美学意境。春日新芽初绽,万千“绿蝶”栖枝,与舜皇山流传的“蝶化湘妃”传说遥相呼应;夏日的红褐色松花如蜂群酿蜜,暗合山中瑶民“以松蜜酿酒”的古俗;秋阳下叶背银光流转,又似唐代柳宗元笔下“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湘南光影。更奇妙的是,每至冬雪覆顶,虬枝负冰的姿态恰如南宋画家马远笔下的《瘦松图》,引得历代文人题咏“岩松骨相自天成”。
作为我国分布最南的五针松种群,这片松群不仅为植物学家研究物种适应性提供活体档案,更是一座无言的励志丰碑。当游客仰望那些在绝壁上舒展枝干的古松时,仿佛能听见它们穿越时空的低语:生命的壮美,正在于以柔韧对抗刚硬,以蓬勃回应荒凉。正如舜皇山民谣所唱:“岩松无土自生根,人生有志可凌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自然造物与人文精神早已通过松针的每一次呼吸,达成了永恒的共鸣。
“你们看那两株松树,像不像一对情侣?”伟辉指向山脊,只见两株松树相依相偎,枝丫交错,宛如热恋中的男女,“情侣双双”是舜皇山最浪漫的景致之一。传说舜帝与双妃曾在此相会,松树感其深情,便也学着相依相守。再往前,还有“合家欢”,三株松树环抱,如一家团聚。这些奇松,每一株都有自己的故事。
山风拂过,松涛阵阵。在一处凉亭歇脚后,再往上,山路愈发狭窄,两侧崖壁如削,仅容一人通过。这是会仙巷,传说是两位神仙避雨之处。窄巷尽头,豁然开朗,眼前一片开阔地,中央一块平坦巨石,名曰“聚仙台”。
站在聚仙台上远眺,群山如浪,云雾缭绕。伟辉指向远方,“那是舜皇峰海拔1882米,旁边的大云山1995米,右边的金子岭海拔1772米”。俯瞰脚下,桫椤江如一条游龙,穿行于苍翠之间,时隐时现,最终消失在远山的褶皱里。极目远眺,只见三峰并立,气势恢宏。而这聚仙台,传说因舜帝出外巡狩多日,双妃寻夫到此,手搭凉棚踮脚眺望,最终泪落如雨,将漫山竹林染成了斑竹。
下山时,夕阳西沉,山色渐暗。若在春日来,可见万亩杜鹃花海;秋日则红叶满山,如霞似火;冬日雪覆群峰,玉树琼枝。而夏季,则是避暑探幽的最佳时节。
回望桫椤江,溪水淙淙,松影婆娑。曾经有位林业科学家说:“舜皇山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每一滴水,都有故事,都有未解的密码。”这座山,不仅是自然的奇迹,更是历史的见证。舜帝的传说、双妃的痴情、红军的足迹、护林人的坚守,都融入了这片山水之中。
车行渐远,舜皇山的轮廓渐渐模糊,唯有桫椤江的流水声,混合着松涛的絮语,仍在耳畔回响。恍惚间,似听见娥皇的低泣、舜帝的叹息,还有那株千年五针松在风中的沉吟,让人生发“神游千古思虞舜,梦里几度忆桫椤”的无尽慨叹。
文 | 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