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天涯共此时
发布时间:2018-09-25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湘声报
分享

□张燕峰


  天涯共此时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隔着电话,我听到远在海峡那头的大伯带着哭腔的吟咏声。话音未落,大伯已泣不成声。而我的身旁,白发苍苍的父亲也禁不住浊泪纵横。


  想来,大伯和父亲已有5年没有团聚了。


  71年前,12岁的大伯上山砍柴,就再也没有回来。爷爷奶奶四处寻找,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奶奶悲痛欲绝,哭瞎了双眼,后来抑郁而终,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


  原来,大伯在上山的途中,遇到溃败的国民党士兵,受其胁迫,跟着他们一路辗转到了台湾。经历了许多艰难,大伯终于在宜兰有了自己的家,从此安定了下来,生儿育女。


  但是,大伯须臾也不曾忘记远在大陆的爹娘和亲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春节或是中秋,大伯总是深夜无眠,回想起爹娘慈祥的面容和弟妹活泼可爱的身影,还有门前枝干虬曲的老榆树和村口那方清浅的池塘,便泪眼婆娑,哽咽不能语。


  后来,两岸探亲开放,大伯回到家乡。在父母的墓前,大伯痛哭流涕,数度昏厥。大伯在家乡住了一个多月,拜访了儿时的玩伴,一遍遍抚摸那株“枝干怪鳞皴”的老榆树,像孩子般时而笑意灿然,时而默默垂泪。


  离别故土时,大伯和父亲依依难舍,老哥俩紧紧拥抱在一起,眼泪泫然。大伯说,以后每年都会回来。可回去不久,大伯就中风了,行走不便,再也没有回来过。当初的誓愿化作风中的鸽哨,怎能不令人肝肠寸断?


  流水光阴,风烟漫漫。时至中秋,我们何尝不思念远在台湾的大伯?尤其是父亲,思念更如火般炽烈。吃饭时,他会叮咛我们多添一副碗筷,然后夹些大伯爱吃的饭菜放入其中。哥俩视频的时候,父亲说,大哥,咱们吃饭了,这是家的味道,爹娘的味道……哥俩笑一阵,哭一阵,惹得我们这些小辈们也跟着欣喜欢笑或黯然落泪。


  中秋,在中国人心中是个亲人聚首合家团圆的日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相信所有与亲人离散的游子心中,都蕴藏着一份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这脉脉深情已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成为华夏之魂的一部分。


  又是一年中秋时,我的耳畔又响起大伯那苍凉而深情的声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恍惚间,我看见白发萧然的大伯笑眯眯地向我们走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