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明
1948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命令:“战争的迅速发展,业已将此项任务紧急地提到了我党面前,如果我党缺乏此项准备,势必不能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这就是著名的《中央关于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体干部的决议》,要求各解放区据此着手准备干部南下。解放战争时期的南下干部政策制定,是中共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中国共产党成功解放全中国,建立稳固新政权的重要条件。
班底是中共天津市委
从1949年初开始,东北、河北、山东、山西等老解放区和北平、天津等新解放城市的干部1万多人,先后从各自的地域出发,分别在天津、河北石家庄、河南开封和巩县等地集结整训,待命编组,拟跟随解放大军奔赴湖南。这批南下干部中最重要的一支,就是从天津出发的湘江大队。
湘江大队的班底是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委的班底,则得从冀察热辽中央分局(以下简称分局)说起。
1948年4月,黄克诚任分局书记、军区政委。冀东区党委遵照指示,组织多支队伍充实分局力量。其中,一支是区党委从土改工作团中抽出的二三百人;另一支是区党委和军区从全区精选出来的、由抗日战争前期参加革命的40余名公安骨干组成的队伍。
分局有一个社会部情报站,该站对外称长城部队,对内称长城情报站。长城部队的主要任务是肃特、侦察和为将来接管城市作准备。
当时冀察热辽社会部负责人王范开设了学习班,冀东公安骨干王甸彬等人编成干部队,另招收的进步学生刘波、林瑞信等人编入学员队,后两队一起被编入分局社会部情报站。
1948年10月,中央要求东北抽调干部南下。分局干部、长城部队公安干警组成冀察热辽南下工作团,随黄克诚进关。随着中央城工部一声令下,北平、华北、长城、冀东等六大情报站一齐开进京津。长城部队300多人也一分为二,一部分进北平,另一部分进天津,承担保卫党中央安全和肃清潜伏特务的艰巨任务。1949年1月,中央任命黄克诚为天津市委书记,黄克诚也以分局班底组成了中共天津市委班子。
成立湘江大队
1949年3月,在湖南尚未解放之时,中共中央就决定成立中共湖南省委,同时,任命天津市委书记黄克诚为湖南省委书记,王首道为副书记。4月上旬,黄克诚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后,下令调他熟悉的前冀察热辽中央分局老队伍全部到天津集结,进驻北平的人员马不停蹄地赶赴天津报到。与此同时,中央任命湖南平江籍、时任北平市委秘书长的曹瑛为中共长沙市委书记,他也于5月1日赶到天津。
南下干部奉命在天津市承德道一栋大楼里集合,天津市委秘书处长柴沫(曾任冀察热辽中央分局秘书处长)代表市委宣布:南下接管湖南的干部队伍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湘江大队”,简称湘江大队。
湘江大队下设4个中队。一中队由湖南省委机关人员组成,二中队由湖南省政府机关人员组成,三中队由长沙市委、市政府机关人员组成,四中队由公安系统人员组成。后来,由朱九思带队的冀察热辽中央分局机关报《群众日报》的26名成员组成了六中队。
关于湘江大队成立的准确时间,已公布的文献和亲历者回忆录都没有记载。笔者前几年访谈王甸彬、刘波、高清钦等亲历者时,他们都说:“何若知道。”何若则说:“5月16日我在天津结婚,婚后第二天或第三天就开会宣布成立。应该是1949年5月17或18日成立的湘江大队。”
启程前,组织上给每人配发了物品,还发了一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湘江大队”军属证书。
开封组班子,汉口宣布名单
5月26日早,王首道副书记率湘江大队从天津乘火车南下,黄克诚因患眼疾未随行。随湘江大队一起南下的还有部分家眷和小孩。开封是管辖数省的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所在地,因此湘江大队首站即在此停靠。
山西老解放区专门组建的晋中南下区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阎子祥乘马车抵达开封后,中原局任命他为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随着省委副书记金明、省委宣传部长周小舟和阎子祥等的归队,1949年5月,中共湖南省委领导班子在开封正式组建。先期到达的山西、山东等地南下工作团人员,以及中原大学学生也补入进来。湘江大队由天津出发时的4个中队扩充为4个大队,并在番号后面增加一个105部以示区别,此时的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05部湘江大队”,金明任司令员兼政委,柴沫任参谋长。
湘江大队一大队由湖南省委机关人员组成,二大队由湖南省政府机关人员组成,三大队由湖南省公安厅机关人员组成,四大队由长沙市党政机关人员组成。
四大队大队长阎子祥,政委由曹瑛担任,副大队长为程萍(长沙市委副书记兼首任公安局长)。四大队下设3个中队:长沙市委系统为一中队,市政府系统为二中队,市公安局系统为三中队(又称南下公安队)。三中队领队是辽宁省公安厅厅长夏印和天津市公安局四分局局长王丕敏,队员有149人。公安人员从天津出发前就配发了绿色列宁装、警服、蚊帐、被子等军用品。
晋中南下工作团第一大队第五中队从山西经开封南下,1949年8月2日,以华国锋为首的第五中队112名队员乘船到达湘阴县城。这是后话。
1949年6月上旬,湘江大队分多路先后到达武汉。6月1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领导名单在汉口宣布,同时确定了长沙、常德、衡阳、邵阳、永州等专区及所在各县的领导班子。
湖南省委在汉口发出接管城市工作三步走的通知,通知里有“凡5万人口以上城市须设立军管会”等内容。
在武汉休整几天后,湘江大队先乘汽车到湖北宽城,再步行往湖南进发。7月底,南下公安队149人一鼓作气走到长沙东郊的长桥,驻扎在圣和中学(现长沙县一中)。
长沙解放前夕的8月2日至4日,四大队三中队艾群、丁维克、王甸彬和田振东4名公安人员3次潜入长沙侦察。他们4人是最早进城的湘江大队成员。
胜利会师,接管长沙
1949年8月5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6军138师从东郊东屯渡进城,长沙和平解放。随后进城的湘江大队也完成了自己的南下征程。
8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军区成立,萧劲光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同日,长沙警备司令部成立,138师师长解沛然(解方)任司令员,曹瑛兼政委。8月19日,长沙市军管会成立,主任为萧劲光,副主任是陈明仁、王首道。20日,南下省委与地下党湖南省工委胜利会师,合并组成新的湖南省委,黄克诚担任书记。22日,长沙市人民政府成立,市长为阎子祥,首个办公地设在潘后街原省参议会新楼。25日,南下市委与地下党长沙市工委胜利会师,合并组成新的长沙市委,书记由曹瑛担任,首个办公地设在原地下党长沙特别支部机关所在地火后街8号。
湘江大队为和平解放的湖南培育、输送了急需的大批干部,这些人把美好的年华和无悔的汗水倾注在这片炽热的土地上,书写了属于那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1949年5月26日,湘江大队乘火车从天津出发。车厢上写着“湘江大队大队部”
(作者为原地下党长沙特支书记、长沙市迎解联党组书记刘晴波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