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习近平报道专集
时政新闻
政协要闻
市县政协
专题策划
综合新闻
融媒观察
国医湘声
商会协会
理论研究
文史博览
人物在线
统一战线
芙蓉文苑
融媒影音
2025全国两会
各地政协
往事钩沉
首页
>
文史博览
>
往事钩沉
左宗棠的“小气”
□游宇明在晚清,左宗棠和曾国藩都属于那种对家里人特别“小气”的官员,有时甚至到了非常苛刻的程度。关于曾国藩,我写过不少文字,这里专门说说左宗棠。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出身寒门,从小缺衣少食,成年后不得不...
2021-03-15
查看详情 >
山东人李蛮牛在湖南
□王金华 大约140年前,宝庆人将“蛮牛”的外号送给了一个远道而来的山东人李尚卿(1833—1905),形容他性格坚定如猛牛、原则问题绝不通融。从此,李蛮牛这个名字伴随他一生,真名反而少有人知道。 李蛮...
2021-03-05
查看详情 >
舒新城与“粉丝”张立俊
舒新城(1893—1960),字心怡,号畅吾庐,溆浦人。著名出版家、教育家。1928年,任《辞海》主编。1930年起,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何先培 一 1952年,张立俊被分配到中华书局工作,他万万想不到竟成...
2021-03-05
查看详情 >
曾国藩与恩师唐鉴
□孙意谋道光二十年(1840),30岁的曾国藩第一次见到了他的恩师唐鉴。这一年,63岁的唐鉴由江宁藩司任上进京任太常寺卿。道光帝在乾清门接见了他,奖谕唐鉴治程朱之学卓有成就,并躬自实践,是个笃实诚敬的君子。这...
2021-01-15
查看详情 >
金岳霖的理智
□鲁建文金岳霖晚年写过一本回忆录,涉及家世、治学、生活、交友等上十个方面的100多个片断。其中有一个片断是专写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文字不长,但感情十分真挚,称其是自己一生中最为亲密的朋友。我想,凡是知...
2021-01-15
查看详情 >
辛丑识牛诗 ——昔日官吏的告老还乡诗
□雷克昌我国古代,官员退休称为“致仕”, 另有“致事”“ 致政” 等雅称。其本义是把官职还给君王,也就是告老还乡,不当官了。“退休” 一词,始于唐代,如韩愈在《复志赋》序中说:“退休于居,作《复志赋》。”...
2021-01-15
查看详情 >
李可染与牧牛图
□郑学富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他自幼习画,深受潘天寿、林风眠影响,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学画,曾在多所艺术院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
2021-01-15
查看详情 >
隋文帝的“严律吏治”
□刘奇叶杨坚是隋朝的建立者,可以说是一位高明的帝王。他认为各级官吏担负着治国安民的责任,拿着国家的俸禄,应该知礼知法,为民办事,如果知法犯法,渎职犯罪,就必须严惩。而老百姓一年到头辛勤劳动,流血流汗,...
2021-01-15
查看详情 >
马一浮:读书在于“心气安定”
马一浮(1883-1967),儒学家、理学家,曾任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鲁建文如果有人问在中国曾经谁读书最多,我的回答要数马一浮先生。弘一法师曾有一个评价,他说:“假定有一个人,生出来就读书,而且每天读两本...
2020-12-08
查看详情 >
毛泽东及家人与水口山
□崔建华常宁水口山曾有“世界铅都”之称,是近代以来闻名于世的有色矿冶基地。风云际会的上世纪20年代,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来到这里,留下了探索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的脚印;毛泽东的弟弟、妹夫等人,也曾在水口山...
2020-12-08
查看详情 >
歌声飘过70年:唐璧光和《浏阳河》
□袁忠民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 这首优美动听的湖南民歌《浏阳河》你一定耳熟能详。但你可知道,这首歌的曲作者是谁?他就是原县级永州市(现永州市零陵区)政协副主席、零陵...
2020-12-08
查看详情 >
国师教授的“不懂事”
□游宇明不知您是否听说过“国立师范学院”这个名称。“国立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的前身)简称“国师”,1938年创建于涟源蓝田光明山(时属安化),它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11年,却因缘际会聚集了大批当时的学术、...
2020-12-08
查看详情 >
杨绛的心境
□鲁建文一生优雅的杨绛,其实亦有过不少艰难时期。令人佩服的是,她总是能坦然面对,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心境。她说,此系一种人生锻炼。“一个人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能达到不同程度的修养,从而,获得不同程度...
2020-11-17
查看详情 >
周立波教我读好“两本书”
□柯云 最近清理书柜时,翻出了《暴风骤雨》一书,倍感亲切。这是著名作家周立波先生(1908-1979)的代表作,曾获斯大林文学奖,也是我中学时代的读物。睹物思情,这本书勾起了我的回忆,让我感慨当年一名农...
2020-11-17
查看详情 >
朱熹:让石鼓书院有声于天下
朱熹是南宋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后人尊称为朱子。其曾于乾道三年(1167)不远千里从福建崇安来到潭州(今长沙),与岳麓书院掌教张栻会讲两月,史称“朱张会讲”;淳熙十四年(1187),其应友人之邀作《衡州石鼓书...
2020-10-30
查看详情 >
共498条
第一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热点排行
1
神像“装脏”有何玄机
2
“刺马案”何以成了晚清奇案
3
“孙中山”名字的由来
4
周敦颐《爱莲说》与衡阳渊源
5
抗美援朝,我们是穿越火线的汽车运输兵
6
欧阳斌: 故园迢迢忆双亲
7
情倾南山 ——老红军邹毕兆与城步南山大开发
8
反“围剿”:红军激战棉花山
9
杜牧诗文怒怼白居易为哪般
10
谭嗣同与夫人李闰:与君相逢横塘水
热门专题
查看更多 >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