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钩沉
袁隆平院士的衡阳情缘
发布时间:2023-06-03编辑:湘声报
分享

□ 甘建华


袁隆平院士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两年时间了,但他牵挂的杂交水稻事业仍在赓续向前,捷讯频传。在衡南县云集街道清竹村,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去年秋天突破3000斤大关,再创水稻单产纪录。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中国大地,袁隆平团队不断探索,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提供了一颗定心丸。

我曾有幸见过一次袁隆平院士。那是2001年9月,首届中国(耒阳)蔡伦科技发明节举行开幕式,我作为衡阳日报记者部主任带队前往采访,不但见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还见到了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他俩是当天活动最受追捧的明星。

耒阳市素有“荆楚名区”“三湘古邑”之美称。在这块神奇而肥沃的土地上,曾有两大泽被后世的发明:一是神农创耒,使耒阳成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二是蔡伦造纸,使中国古代文明与科学技术遥遥领先世界。那次活动中,耒阳发明家广场对外开放,并举行了铜像剪彩仪式。

发明家广场中央矗立着高14.7米的蔡伦铜像,四周绿茵花丛中,环立李冰、鲁班、华佗、张衡、黄道婆、莫尔斯、瓦特、富尔顿、爱迪生、诺贝尔等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铜像及大理石像。总共31尊雕像中,唯独只有一个健在者,就是袁隆平院士。因此,主办方特意安排袁隆平为自己的铜像揭幕。当时我就站在他的身后,有意思的是,在场许多记者没有将话筒递给他,都在静默地注视着他,看上去他的心情似乎有些激动。当他将红绸揭开后,他在铜像前站了一会儿,然后向四周举手作揖,人群中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袁隆平祖籍江西,生长于北京,求学于重庆,工作于怀化,最后定居于长沙,看似与衡阳没有什么关联。然而据了解,他与衡阳的渊源也颇深。1949年8月至1953年7月,他在西南农学院读书期间,受业恩师之一封昌远教授,就是衡南县茅市镇三星村豺狗冲人,师生间几十年一直保持着亲密的情谊。2013年1月9日,“愚生袁隆平”发去贺电:“热烈祝贺敬爱的老师、百岁寿星封昌远教授生日快乐,身体健旺,幸福安康!”袁隆平曾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追梦的路上,他在衡阳留下了许多印记,创造了杂交水稻的奇迹,是不是与恩师封昌远有关,这就不得而知了。

据媒体消息,袁隆平与衡阳还有这样一些情缘:2015年9月30日,湖南省做优做强湘米产业暨高档优质杂交稻新品种展示新闻发布会在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举行,袁隆平品尝新品种稻米煮出的米饭后,亲自为湘米代言。2019年9月17日,刚刚度过90岁生日的袁隆平,应邀来到衡东县新塘镇洣河桥村陶氏种植专业合作社试验田,察看第三代杂交水稻制种情况。据说他是在得知12亩试验田正处于对花时期,且花期比较接近,所以专程从长沙赶了过去察看。同年10月21日,第三代杂交水稻第一次测产结果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发布。测产专家组宣布,第三代杂交水稻衡南县基地当天实测实收结果:平均亩产1046.3公斤!专家组认为,第三代杂交晚稻新组合表现优势,产量也有重大突破。2020年11月2日,在衡南县清竹村进行袁隆平领衔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达到亩产1530.76公斤,超过1500公斤的预期目标。这一次,袁隆平虽然没有来到现场,但通过视频与现场连线:“心情很激动,本次测产是非常重要的,意味着一亩地可以养活5个人。”

此外,衡阳还有很多地方留下了袁隆平院士的印记。2002年,他看好耒阳市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把衡阳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总部设在耒阳,亲笔题写“隆平高科耒阳制种基地”。2008年10月11日,他在衡阳技师学院做学术报告,欣然题写“办好技能教育,服务经济发展”。2016年5月24日,他应邀为祁东县黄土铺镇“黄花菜博物馆”题匾,并高度评价祁东黄花菜的优良品质;同年6月16日,又题“中国黄花菜之乡”,我曾在当地亲见泐石立碑。2020年11月20日,他为衡南县农产品公用品牌“清泉农夫”题词:“清泉农夫,名扬天下。”

在袁隆平院士生前,我出于崇敬仰望的心情,为他写过两首现代新诗。一首题为《耒阳见袁隆平铜像》,写于2019年9月29日,是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之时,“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人/却从未改变对大地的敬畏和感恩”。另一首《清竹村水稻》见诸海内外几个选本,其中有句:“玉蟾岩的一粒稻种,万余年后/在湘江中游衡南,嘉禾蔚生/田舍翁,正在成为上天的恩宠/誉满世界的老汉,袁隆平/确有盖世神功,管仲的/千秋家国梦,仓廪实与衣食足/丰盈圆满,八音齐奏。”我委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办公室负责人转给袁隆平院士,没想到老人家竟然向我再三转达谢忱——伟大的人物都谦逊低调并重情重义。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