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过城步路线图。
曹正城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在湖南90周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为保存实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被迫启动战略转移计划,前往湘鄂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这一战略行动在实施之初被称为“西征”。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9700余人在中央党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萧克、军团政委王震、参谋长李达的率领下,从湘赣苏区东南部的遂川县启程,率先踏上西征之路。
1934年9月4日,红六军团在广西兴安县的界首镇,巧妙地越过湘江,顺利占领广西资源县城。红六军团在资源县车田乡接到中革军委的电报,为支援红一方面军的突围行动,要求其在湖南城步、绥宁、武冈地区展开游击战,坚守至9月20日。9月8日,经城步地下党员、农运干部廖敏、杨国华、黄才全3人带路,红六军团从广西资源县分两路进入城步县境。其主力部队到达汀坪乡新寨、沙基铺、蓬洞村一带宿营,另一支从湖南界经大坪头、岩屋溪到达大和村宿营。军团司令部设在城步县汀坪乡沙基铺村刘子丰家,军团首长任弼时、萧克、王震、李达等就住在这里。
在城步期间,红六军团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并经历了3次战事,虽然只有短短5天时间,行程150公里,但历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主要活动
9月8日晚,红六军团在沙基铺临时军团司令部召开军事会议,就红军在城步的军事行动路线、群众宣传工作及在民族地区应注意的相关事项做具体安排。
根据敌情通报,敌人企图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优势兵力,将红六军团合围之后,一举歼灭在城步以东地区。军团领导决定迅速行动,在合围之敌尚未进抵城步之前,先占领城步县城(后因情况变化未实施),尔后迅速西进,寻机歼敌。当晚,还在沙基铺伍福山家召开各连政治特派员会议。会议规定并重申,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杀猪、担米,都要经过特委审定,不是土豪家的猪不杀,不是土豪家的米不能动。吃了群众的食物要付钱,房主没有人在家的就把钱留下”。
9月9日上午,在沙基铺鲤鱼山前的大田垄中召开了万人军民整训大会。任弼时、萧克就军事形势和群众思想发动工作作讲话。他们语重心长地向参会群众和官兵讲述了共产党的宗旨和主张、红军的性质和任务。王震则重申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会议成立了蓬赢乡苏维埃人民政府,由廖敏担任主席;公开审判并处决了大地主和恶霸刘子丰;勤令地主土豪开仓放粮给穷苦百姓。
9月10日,红六军团在下团、观音阁召开群众大会,动员当地群众团结起来和地主土豪开展斗争,支援红军北上抗日;没收了李学光、陈发元等10多户土豪的财产,部分留作军费、军粮外,剩余的均分给了贫苦农民。
同时,红六军团积极开展政治宣传。很多平正宽大的石头上、古树上、风雨桥、民居的墙壁上都留下了红军的宣传标语,据不完全统计达500余条。如,汀坪乡团心寨村白山头的一块大石头上写着:“瑶胞们,不用吃包谷,分财主的米吃;不要穿烂衣,跟我们穿财主的新衣去!”在蓬洞街上写有:“瑶民们,快起来,配合红军打土豪,分田地。”还有宣传红军纪律的,如在汀坪乡境内写有:“不准杀人放火,不准强夺虏抢,不要老百姓一针一线,不抓夫!”
重要战事
一是横水界战斗。湖南军阀何键为堵截红军过境,几天前就令19师师长李觉部保安第23团覃有晋,率部在城步县城南面19公里的横水界设防。9月9日,红六军团从宿营地蓬洞沙基铺出发,得知横水界有敌人设防,军团司令部即令分兵钳制敌人的另一部分红军速来蓬洞隘上与主力会合。横水界,海拔1500多米,山势险峻,只有一条石坎陡坡路通往汀坪,是城步县通广西的要道。石坎南侧是悬崖峭壁,北侧是地势陡峭茂密的森林。敌军企图凭借这天然屏障,前堵后追将红军消灭。红军侦察员活捉了两名敌探,并作出战斗方案,派出精悍的战斗小队,从石坎路右侧森林茂密的山脊飞速登上横水界头,另分数路以树木作隐蔽包抄而上。午后,敌人发现大批红军登上界顶,慌忙开枪射击,红军指战员英勇应战,当场毙敌数十人,敌人被打得向县城方向仓皇逃窜。红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离县城9公里的贺家寨。这次战斗还俘敌数十名,缴获一批枪枝弹药。
二是莲花桥战斗。覃有晋部9月9日在横水界吃了败仗,逃回县城。这时,敌第19师55旅段珩部、独立32旅胡达部、补充二总队何平部等8个团也开到城步、绥宁一线,阻击红军。9月10日早晨,宿营在贺家寨的红军翻过漏通峰,上天鹅界;一支宿营在桥头寨的红军,经横水、花龙、边溪,也到达天鹅界,两支部队汇合。红军经平林时,一架敌机飞来轰炸,红军战士用机枪对准射击,敌机被射中坠毁。当天下午,红军从天鹅界下至岩头寨、丹口、下团、观音阁等地宿营。11日上午,红六军团召开动员大会,准备与前来堵截红军过境的敌军进行战斗。下午4时许,红六军团51团3营营长周仁杰(新中国成立后任海军副司令员、中顾委委员等)带领一个侦察连和两个机枪连在莲花桥头与敌人两个团展开了战斗,傍晚向敌人发起攻击。深夜敌人以密集战斗队形,从桥头南侧开阔地再次涌来。周仁杰等人率领红军埋伏在莲花桥头,乘夜色发挥重机枪、步枪优势,发起猛烈攻击,不到10分钟,敌尸遍野。12日清晨,接军团首长命令,周仁杰率参战红军撤出莲花桥,去追赶军团主力。这次战斗,共缴获敌人几十条枪,2名红军战士光荣牺牲。
历史意义
为中央红军长征顺利过境城步和通道转兵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是提供了情报、探明了路径,助推了通道转兵。中央红军主力血战湘江后,由广西资源县的车田和堑头两地出发,分两路进入城步,再前往通道,总的来说比较顺利,为通道转兵会议的召开和避开敌人在湘西布下数十万人的口袋阵,改北上湘西为西进贵州创造了条件。二是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和群众基础。红六军团进入城步后,帮助建立了城步第一个红色政权——蓬瀛乡苏维埃政府,并沿途大力宣传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政治主张、理想信仰,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苗乡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爱戴。
传播了革命思想,播撒了革命火种。当年红六军团和中央红军离开城步后,其传播的革命思想武装了城步各族人民,成为了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长征红色文化资源,也成为城步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六军团和中央红军主力在城步留下的实物现有一条棉裤、一张借条、一盏马灯、酸菜坛里的银元等,还有莲花桥、横水界、堡上、九打界、火烧桥等战斗遗址。1960年至1980年,城步县对红军留下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挖掘、搜集、整理,先后编辑出版《城步红色故事集》《红军在城步》《红军长征过城步》《红军标语集》《红军歌谣集》《红军故事集》等书籍。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为建设好一个繁荣富强美丽幸福的新城步,一代又一代城步苗乡儿女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城步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不仅摘掉了多年的贫困帽,还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和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