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
兰芝堂往事:琼瑶的父母与弟妹
发布时间:2025-04-07 编辑:湘声报
分享

  甘建华


  琼瑶祖父陈墨西原配王镜春(1872—1941),衡阳县三湖町人。谱载她“善耐清苦,丈夫奔走革命达五十年,不事家业生产,而其独支门户,备历艰难困顿忧危,以至没世”。次室钟照圆(1873—1923),即琼瑶祖母,原籍长沙,生长于南京,清副将钟嘉会之女,“性明敏,善绘事,临川李梅庵(李瑞清)、同邑曾农髯(曾熙)、茶陵谭畏公(谭延闿),尝为之撰鬻画启”。陈氏族谱对琼瑶祖母评价甚高,说:“墨西虽两置家室,常多音问。间绝时,照圆善整理家庭,课两子,均得成立,厥功殊伟。”

  琼瑶在《祖父与兰芝堂》中写道:“祖母并不知道祖父家里还有太太,直到祖父要带祖母回乡时,祖母才赫然发现自己不是元配。祖母一怒之下,拒绝跟祖父回家,竟然带着我父亲和伯父,去北平定居了。也亏得祖母个性如此倔强,父亲才会在北平长大,才会遇见母亲,也才有了我和弟弟们。当我们一家五口,到湖南去见祖父的时候,我的祖母和那位元配夫人都已作古。祖父又纳了一位许姨为老年伴侣,而且在兰芝堂旁边,盖了一栋小小的房子,与许姨同住。兰芝堂的陈家人,都称这幢小屋为‘新屋’。”这个“新屋”就是陈墨西所称“兰芝别墅”,因外观结构状似舞龙时用的排灯,故又名“排灯屋”。这个“许姨”就是其侧配许鸿卿(1901—1961),《陈氏通谱》称“性不甚慧,颇能安贫”。

  陈墨西与钟照圆先后生下两子两女,长子祥址,一名道;次子祥均,一名均;女兰生、竹生早殇。


湖南政协新闻网


  陈祥址(1901—1980),字菊池,“性刚直,能任事”,卒业南京海军学校轮机专科,历任上海江南造船厂和福建马尾造船厂见习员,北平海军部、上海海军总司令部、海军编遣区军务局轮机科员、海军楚谦舰轮机长、海军学校轮机教官、南京江防司令部中校副官兼会计主任,以海军上校衔退役。妻孟玉翔,山东邹县人,“精明强干,过于须眉”。民国十七年(1928)生子诗鐘,字继佛,号洪亮;民国十九年生子诗璈,字继良,号洪雅。诗鐘随父去台湾后如何,族谱无载。诗璈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获博士学位,在加拿大多伦多工作。

  琼瑶父亲陈祥均(1909—2002),字致平,以字行。外界有说他生于衡阳,其实生于南京。有说他生于1908年,有说他生于1910年、1911年,《陈氏五修支谱》甚至错讹为1919年。考据其比袁行恕大7岁,结合琼瑶《真实人生中的我》一文记述,实则生于清末宣统元年,即1909年。1933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历史系,与启功、柴德赓、刘乃和、台静农、谢国桢等人,同为大师陈垣教授的弟子。1949年赴台,先后执教台湾师范大学、辅仁大学、文化大学,一度赴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教。辅仁大学在台复校筹备期间,他被大家推选为校友会会长。

  陈致平著有《秦汉史话》《三国史话》《中华通史》等600余万字,被尊为“台湾历史学界泰斗”。《中华通史》乃其以一人之力完成,较多站在传统“正史”角度叙述中国历史,尤以多幅历史地图和众多图表显示作者功力,是一部面向普通读者普及中国历史知识的难得佳作,1981年获得台湾地区出版最高奖“金鼎奖”。该书自1974年至1979年出齐全部12册,很快再版、三版,深受读者好评。1996年,广东花城出版社将《中华通史》修订本12册合并为10册。

  琼瑶在《我有父亲陈致平》文中说:“父亲这一生,有四件‘最爱’,它们的顺序是这样的:一、国;二、家;三、历史;四、围棋。父亲对这四件‘最爱’的热情,是从来不变的。”“他爱国,常常会为了国事,在那儿‘先天下之忧而忧’。我从小就听到他经常为了忧国忧民,长吁短叹,彻夜不寐,也常常为了国家大事,和朋友们辩论得面红耳赤。”1993年,陈致平往南京、北京旧地重游,但没有回家乡衡阳,《两岸》一诗可见其心境:“昨回北国今还家,万里山河两岸遮。故旧年来零落尽,独留孤屿望天涯。”

  陈致平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唯一的嗜好就是下围棋。琼瑶说:“他对围棋的执著热爱,从来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中止。”“不论我们在多么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他都能找到棋友,都能下得不亦乐乎。为了下围棋,忘了回家吃晚餐,忘了对母亲的承诺,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我最难忘的是,常常半夜偷偷地溜下床,给迟归的父亲开门。因为母亲三令五申,过了时间,就不许父亲回家,也不许任何人给父亲应门。”

  陈致平最崇拜的人是“棋圣”聂卫平。1985年8月,聂卫平在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先后击败小林光一、加藤正夫与藤泽秀行,这是中国棋手首次战胜日本超一流棋手。紧接着,又在1986年、1987年率领中国队实现三连霸,个人声望如日中天,进而带起东亚学习围棋的风潮。陈致平每每在电视中看到聂卫平的比赛场面,都会激动得边捶桌子边叫好。1992年,聂卫平第一次去台湾参加比赛,特意拜望了陈致平,双方互有知己之感。之后,两人不断地有书信往来,竟至于成了忘年之交。1993年,陈致平在儿子的陪同下,最后一次来到北京,特意带给聂卫平一块手表,这块表是琼瑶给他买的。聂卫平请陈致平父子吃饭,席间两人一直在谈围棋,聊得时间都给忘记了。

  陈致平妻子袁行恕,是他在北平两吉女中的学生,琼瑶名喆即来源于此。这场轰轰烈烈的师生恋,与20多年后台北上演的琼瑶“《窗外》活剧”,何其相似乃尔——双方恋情都遭到女方家长的强烈反对。陈墨西得知儿子婚事不顺,亲自给袁父写信说情。袁父展读来信,击节赞叹:“虎父焉能生犬子?父亲有这么好的文笔,儿子还会弱吗?”1935年,陈致平和袁行恕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袁行恕(1916—1990),江苏武进(常州)人,生于世代簪缨之家。袁氏姐妹均非等闲之辈。袁行恕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兼修历史,谱载“性聪慧,能诗文,虽出自贵盛,却能守俭约”。她曾随夫君两度回到衡阳,先后在衡山南华中学、新民中学(位于蒸湘区呆鹰岭镇)担任国文教员。后在台北建国中学执教,晚年得了失智症,全靠琼瑶悉心照顾。堂姐袁行洁(1901—2003),又名袁晓园,“袁氏拼音方案”创始人,精通英、法、阿拉伯等多国语言。早年只身赴法国勤工俭学,1940年代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曾在联合国秘书处工作。1974年,应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25周年庆典,受到周恩来、邓颖超、宋庆龄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本支四姐袁静(1914—1999),1944年写作第一部作品秧歌剧《减租》,次年创作秦腔剧本《刘巧儿告状》。1949年,与第二任丈夫孔厥共同创作著名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得到郭沫若的高度赞扬。1954年任中国作家协会驻会作家,后任天津市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

  陈致平与袁行恕婚后诞育二子二女,长子陈珏(乳名麒麟,谱名诗珏)与琼瑶(乳名凤凰,谱名诗喆)是龙凤胎,次子陈怀谷(谱名诗胜,又名兆胜)生于1940年,满女陈锦春生于1947年初。据琼瑶儿媳何琇琼相告,陈珏目前失智,陈怀谷已经离世。

  1989年2月25日深夜,琼瑶在台北可园写下《真实人生中的我》,先是提到父母的身体状况,然后写道:“麒麟(陈珏)在美国获得硕士学位,曾留在美国8年,当工程师。然后回台湾发展,弃学从商,办了一家贸易公司,专营小五金进出口贸易。他和小霞的婚姻恩爱,有一子一女。”“小弟在美国念了一年书,就回台湾了。他天性洒脱,不喜拘束,完全是艺术家的作风,回来后专心从事艺术生涯。早已结婚,也有一子一女。”“小妹和阿飞在美国结婚,双双取得博士学位,留在美国发展事业,一帆风顺。自组一家顾问公司,目前有职员数百人。优秀的小妹,毕竟是优秀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